应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总干事天野之弥先生的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王韧于9月17-21日赴奥地利维也纳参加了国际原子能机构2012年大会期间举办的科学论坛,并作为特邀嘉宾就“增加粮食产量”发表主题演讲。
此次科学论坛的主题是“粮食的未来
——利用核技术应对挑战”,旨在宣传核技术在确保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论坛由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联合司主办。特邀嘉宾们就增加粮食产量、动植物?;ひ约傲甘嘲踩纫樘饨辛颂致邸?br />
王韧在主题演讲中阐述了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对粮食需求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并以中国为例向会议介绍了国际原子能机构与成员国在核农学领域成功合作的经验。他指出,加强国际合作是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国际原子能机构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运用核技术促进粮食生产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值得充分肯定。
据悉,我国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核农学领域的合作起于20世纪60年代。截至2012年7月,中国利用核辐射诱变技术直接或间接培育出了45种作物810个新品种,占全世界突变育种选用品种的25%以上,为同期中国培育新品种总数的8.6%,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推广良种种植面积的10%。中国育成的突变品种年最大种植面积达900万公顷,每年为国家增产粮棉油10-15亿公斤,社会经济效益超过20亿元。目前,中国农业科学院有11个下属研究所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核农学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