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10月23日13:30
嘉 宾:李思经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
主持人:蒋建科 人民日报主任记者
主 题:农业科技图书承载农业科技事业的发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人民网的视频访谈,今天是我们进行中国庆祝中国农科院院庆50周年第十场访谈,我们邀请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李思经博士,请您跟各位网友打一个招呼。
【李思经】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是直属出版社,承载中国农科院50年来发展历史,最值得让人记住是什么事?
【李思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50年,我们出版社也走过了22年历程,出版社的发展是在农科院的发展中产生的,可以说,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下属单位,和对外宣传的窗口,出版社有责任来记载中国农科院50年的发展历程,大家知道,中国农科院50年,通过广大科研人员艰苦卓越的辛勤劳动,产生了大量的丰硕成果,这些成果,为中国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为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我认为,最值得人们记住的主要有三点,第一点是,我国一代代农业科研工作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勇攀高峰的科研工作精神和科研历程,正是这些精神推动我国农业科研事业的发展。第二点我认为值得人们记住的,是广大科研工作者,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创造、总结了大量的农业科学新理论和方法,产生一系列科研成果,这些正确理论和方法,推动整个农业科学技术的学科创新和发展。
第三点,广大科研工作者结合实验、示范、推广把这些成果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实践中,从而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并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主持人】咱们的出版社如何为全院和科技界提供服务?
【李思经】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是以一家以出版农业科技图书为主的公益性国家级专业出版社,同时也是中国农科院的一个下属机构,刚才已经说了。在职能上,一方面它要为全国农业科技发展服务,另外重要的方面,是必须要为中国农科院农业科技发展服务。
所以自1985年出版社成立以来,我们就充分发挥农科院科技优势,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和舆论导向,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传播农业科学技术,和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为己任,通过组织我们农科院各个研究单位,还有全国的农业科研单位在科研工作中产生的一些创新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出版专著还有科普读物,从而为广大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为广大科研管理者和广大的农民奉献大量的精品图书。
出版范围基本上涵盖主要的全国农业主要的专业和学科领域,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图书体系,在近两年,我们结合国家科技发展的需要,和新农村建设新需求,开创了“当代农业科技专著系列”,“农业实用技术系列”,“农民科普系列”等品牌图书,这些优秀的出版物为农业科技的传播搭建了桥梁,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科学技术普及,促进农业农村的发展
围绕整个农科院工作重点,我们出版物主要分三大类,一个是专著类;一个是实用技术类;还有就是科普类。刚才讲过了,我们农科院50年辉煌历程,取得一大批优秀原创性的科研成果,这些宝贵的财富,是我们农业科研创新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因此围绕我们院的一些研究重点,我们社就主持院里院士、专家按照学科分门别类的让他们牵头,让他们把科研创新的理论和科研方法,和创新性成果加以总结和提炼,出版大批的理论专著,可以说,院里所有的院士,还有大部分专家都在出版社出过书,还有一些获得了奖,这些专著的出版发行和传播,如刚才所说的,为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继续开展创新性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科研技术材料,同时也传递了老一代科研技术工作者的科研精神,科研理论和科研方法,正是这些财富才推动我们农业科研事业一步步向前发展。通过书的出版,我们社获得了“中国图书奖”、“中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还有“全国服务‘三农’图书奖”,“全国优秀科普图书”奖等国家级奖。我们社也先后获得国家新闻出版署“全国良好出版社”称号。应该说,出版社取得的这些成绩,都是在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还有全院各个专业研究所的支持下,借助我们院的各种优势,比如刚才所说的,科技资源优势,专业学科优势,作者资源优势还有读者资源优势,以及我们出版社的自身的努力所取得的,因此,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我们自己的服务能力。多多加强与农科院还有全国的科研单位的沟通和联系,从而更好地为农科院的科技创新服务,为全国的科技发展服务。
【主持人】刚才您说到,出版社建设22年出了大量的高质量的农业科技类的图书,我们经常也是你们的读者,尤其这两年,出了一些书影响比较大,在读者中也有很好的口碑,咱们有哪些成功的做法?
【李思经】前面所说过,我们出版社成立时间不长,只有22年时间的历程,还是在不断发展和探索中,还谈不上有多少成功的做法,只是觉得,有一些好的做法和启示,通过总结我们过去多年的出版工作经验,尤其是我们近两年出版社的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归纳起来,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吧!第一是研究市场需求,因为我们社是中小型专业出版社,市场的需求面相对比较小一点,就是说,你要满足市场需求,你必须要研究市场需要什么,所以首先我们就要深入市场,研究需求。并且将满足市场的需求作为我们选题、策划出版的出发点。近两年,我们结合农业科技的新发展,还有不同的读者对出版物的新需求,我们对图书的选题、策划做的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通过调研,我们对农业科技图书的需求结构,还有作者、读者用书的状况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这些研究对我们制定我们出版社的选题发展规划,还有调整图书结构,还有制定我们的整个市场发行方案,都起了指导性的作用。
去年,我们还专门成立了农业科技传播研究中心,通过这个研究中心,主要是希望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做深入的研究,为我们图书选题、策划提供指导,以满足不同读者对出版物的需求。
第二点是注重策划,打造品牌。因为图书品牌建设主要是以满足市场需求和高质量稿件,高水平编辑加工队伍为保障,因此,我们要求我们一些重点图书,还有丛书在出版前,都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根据需求来策划我们出版什么样的书,包括我们首先搞清楚我们读者群是谁,我们要出版哪些书,要找什么作者来写,整体设计方案是什么样,同时要求更高的装帧设计要求,以及编辑质量等等。
一开始我就谈到,我们农科院拥有的读者、作者、专业学科等资源优势,这都确保了我们出版社所需要精品图书的稿源需求,除此之外,我们和有关部委、省级农科院沟通,努力挖掘更多的出版资源,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出版图书还是在社会上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形成了我们出版社在社会上有影响力的精品图书。比如说去年出版的一百种“新农村建设实用技术丛书“,还有去年获得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的图书,还有获得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等部委奖的《果蔬贮运保鲜实用技术丛书》等,这些图书在社会上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第三点是,以推动改革提高我们图书质量,提高图书管理水平和效益,我们去年进行了以重组组织结构,优化业务流程,公开向社会招聘中层干部,全员竞聘上岗,建立岗位管理为主的出版社改革,通过改革取得好的成效。比如说引进竞争机制,促进了员工的观念转变,奠定我们体制基础,优化人员的组合,实现全员上岗,通过这个改革,逐步形成了优化的图书出版业务流程,这样,为我们全面提高图书的质量和管理效率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最后一点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家知道,人力资源是单位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要实现打造精品品牌的目标的话,出版社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编辑加工队伍为保障,因此,改革以后,我们根据出版社自身的人员学科结构现状还有我们图书的编辑业务流程,我们聘用内外专家组建了编校队伍,形成一个以我们出版社固定人员为骨干,以外聘专家为辅助,以流动的研究生为补充的专兼职队伍,动态平衡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现在已经组建了由不同专家学科专家组成的编校队伍,以把好质量关,确保图书编校质量全面合格。
此外,为了促进出版社人才培养,我们出版社还专门制定了人才培养规划,制定在职人员培训进修学习管理办法,同时打造科技传媒和传播学历培养平台,大力支持出版社员工培训和进一步深造,从而为图书的编辑出版建立了人才资源的储备。
总之,通过这些有效的措施,支持了我们出版社打造品牌,全面推进农业科技出版的工作,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当然提升我们社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主持人】这几年“三农”问题被列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还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如何围绕这个目标,安排了什么出版任务?
【李思经】“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农业发展重要机遇期,新的时代赋予我们出版社新的任务,提供了快速发展的机遇和舞台,因此出版社肩负着继续发挥农业行业和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