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田当纸写丰收
金秋十月,正是新疆收获的时节,朵朵洁白绽放的棉花,红彤彤的辣椒,黄澄澄的葫芦瓜,与路边金灿灿的胡杨树相映生辉,勾勒出一幅丰收的画卷。
“宋老师你好,给你报告一个好消息。我种植的棉花今天全部交到了轧花厂,产量好的很哩,你们指导示范的3个优质棉品种亩产都超过了500公斤,‘中棉113’产量最高,每亩实收了520公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奎东农场泉水分场棉花种植大户李洪耀在电话中向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新疆石河子综合试验站站长宋美珍博士报喜,浓浓的四川口音充满着丰收的喜悦。
为实现棉花所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打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提高原棉品质,增加棉农收益。2020年棉花所绿色增产增效创新团队和石河子综合试验站所属基地胡杨河试验站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9个植棉团场127个连队建立了138个优质棉科技示范户,李洪耀就是众多科技示范户中的一员。
植棉大户李洪耀有3000多亩土地,其中2000多亩种植棉花,往年种的都是朋友推荐的品种,亩产400公斤左右,今年种植了棉花所的品种后,他说:“我种了40多年棉花,今年种了棉花所的优质高产品种,又配合‘宽早优’绿色简化管理模式,没想到亩产上了500公斤,太高兴了。只可惜,认识棉花所专家太晚了。今年我只种了500亩的棉花所品种。明年我要全部种植棉花所的品种,还要邀请棉花所专家团队来指导。”
涂萌是129团12连科技示范户,棉花种植面积120亩,由于采用“宽早优模式+中棉所99”,今年亩产籽棉达到526公斤,较往年和周边农户亩增产50~80公斤。他表示,明年不仅自己要种棉花所的品种,还要带动周边的职工一起种。目前,已有26个职工表示明年要种棉花所品种。
棉花苗期田间指导
2020年,棉花所绿色增产增效创新团队和胡杨河试验站组成专家团队,在每个连队选择有影响力、懂管理的职工作为优质棉科技示范户。通过为科技示范户免费提供20~60公斤由棉花所培育的“中棉113”“中棉所99”和“中棉所109”等新品种种子,并配合“宽早优”植棉模式进行示范推广,真正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
为方便及时进行棉花田间管理指导,胡杨河试验站科技人员马金平通过微信创建了“中棉所科技示范群”,为群里222名成员提供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化学调控等方面的线上咨询解答服务。在棉花生长的关键时期,棉花所专家团队提前预判,提出解决方案,利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布管理方案11期,品种介绍、管理措施视频8条,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技术指导效果。
“扎根新疆,献身棉花事业”是“中棉所精神”在棉花所新疆石河子综合试验站的继承和发扬。为将新品种、新技术、新管理理念送到每位示范户手中,他们通过“点面”结合、“线上线下”、“点对点”的服务方式和自媒体技术,实施全程技术服务和跟踪指导。
新疆地域辽阔,各团场间相距较远,一趟出去跑四、五百公里是常事。服务团的专家们不畏艰辛,四五位专家挤在一辆技术服务车里,奔走在各个团场、各个示范户的田间地头。中午为避免打扰示范户,他们常常在田间路边的树荫里就地休息;没有节假日和午休时间,常常晚上12点才回到宿舍。虽然辛苦,但为了棉农的丰收梦,他们乐此不疲。
现场观摩培训会合影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20年9月26日,兵团第七师科技局组织专家对科技示范户进行现场测产验收,专家抽取128团、129团、125团、127团和奎东农场5个点,测产结果平均亩产为521公斤,较周边农户每亩高出60公斤。测产验收专家组组长、兵团第七师科技局原局长张国建说:“优质棉科技示范户的建立,对第七师高品质棉花生产将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忻匏?9’丰产性、抗逆性十分突出;‘中棉113’的早熟性好,减少了化学催熟脱叶造成的减产降质,且品质好、产量高。中棉所培育的品种适宜在第七师大面积推广,目前估算科技示范户每亩可多收入300元左右?!?/p>
9月底,棉花吐絮,洁白如雪,覆盖大地。在棉花所所长李付广的推介下,博州农技推广中心、精河县农业农村局和兵团第八师农业农村局分5批先后组织280多人到第七师的优质棉科技示范户示范田参观学习。前来参观的人员纷纷对棉花所绿色增产增效创新团队和胡杨河试验站组成的专家团队推广的新品种和“宽早优”绿色简化高效栽培模式高度赞赏,希望将品种、模式引回去,提升当地的棉花品质,提高棉农的收益。
周边县、市农技人员赴示范田参观学习
“128团9连徐丛华‘中棉所99’籽棉亩产560公斤”“129团2连喻国斌种的‘中棉所99’单产530公斤”“129团3连吕巧霞种植‘中棉所99’单产550公斤”“123团4连张香我家种的‘中棉所99’产量500公斤”“我是124团示范户,种的是‘中棉所99’,亩产达到559公斤”,看着微信群里优质棉科技示范户报告的一组组产量数据,专家团队倍感欣慰。一年的辛勤汗水换来了棉花的丰收,换来了团场职工的增收。
棉花所绿色增产增效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张西岭说:“我们的专家团队辛勤耕耘在天山脚下、大漠边缘,用棉田当纸书写丰收的篇章,用实际行动践行和点亮‘中棉所精神’?!保ㄍㄑ对?梁冰)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