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21日,第十三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中国农业科学院组团参加了此次展会的农业部展区。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参展的科研成果“大通牦?!比倩翊蠡嵊判悴方?。
“大通牦?!笔抢贾菽烈┧萍既嗽本?0多年辛勤工作成功培育的牦牛新品种,通过了国家家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全国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牛专业委员会的审定,成为我国第一个也是全世界唯一通过人工培育的牦牛新品种。兰州牧药所科技人员首次将野牦牛驯化为改良复壮家牦牛的种用公牛,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人工授精牦牛公牛站,首次将人工授精技术大面积运用于牦牛育种和生产实践,人工授精受胎率达到82%,创造了国际上最高的牦牛人工授精受胎率?!按笸笈!鄙阅芨撸骄蝗庵乇韧忍跫碌钡卦嘘笈L岣?9%,繁殖年龄提前一年,产犊率提高25个百分点。目前“大通牦?!庇趾诵娜汗婺R汛?200多头,种公牛150头,繁育群母牛存栏达12000头。近5年,“大通牦?!毕蛉笈2乒?,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讯员 符金钟)
分享到
大通牦?;裰泄矢呓换嵊判悴方?/h3>
发布时间:2011-12-01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