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十五”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功能食品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在北京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是由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长王强研究员主持、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西南农业大学共同完成的。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对全面提升我国功能食品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王强研究员表示,“功能食品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是在科技部、中国市场促进中心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两年的研究完成的。该项目主要包括三个子课题,分别涉及活性多糖类功能食品、肽类及功能性蛋白类功能食品、蛋黄卵磷脂功能食品关键技术的研究与产品开发。主要针对燕麦β-葡聚糖、免疫球蛋白及蛋黄卵磷脂等功能因子的高效分离纯化、功能性评价及功能产品开发进行系统研究,确定了核心技术和工艺流程,开发了第三代功能食品,并建立了中试示范生产线。
王强研究员指出,“功能食品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项目具有以下几大创新点:
1.建立了β-葡聚糖的快速检测方法。与标准AOAC法相比,测定结果差值≤0.2%,其相对偏差<2.5%,检测费用比AOAC降低了三分之一。利用本方法对全国211个燕麦品种进行分析测定,筛选出36个β-葡聚糖含量大于6.0%的高β-葡聚糖优势品种,并研究了环境效益对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该项目系统研究了燕麦β-葡聚糖富集技术与高效提取、分离技术与工艺,攻克了微波灭酶、α-淀粉酶处理、蛋白脱出等核心技术,获得了提取率达65.5%、纯度为70.4%的β-葡聚糖产品。项目还对燕麦β-葡聚糖的理化性质(粘度、溶解性、乳化性、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利用动物模型,对β-葡聚糖降血脂功效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β-葡聚糖可明显降低高血脂症大鼠的血脂水平,并能有效阻止高血脂症的形成。在此基础上,项目开发出了具有降脂功能的燕麦新型功能食品。
2.利用基因修饰法或质粒转移的方法改善乳酸菌的微生物特性研究,构建了新的乳酸菌表达系统,利用本系统成功表达了乙肝表面抗原和核心抗原基因,开发出乳酸菌口服疫苗。以免疫球蛋白为主,探索初乳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提取、加工技术与利用方法。利用膜技术、反渗透浓缩或制备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使IgG含量大于80%;并对IgG、IGF和TGF等功能活性成分的高效保护进行研究。
3.在国内首次应用超临界CO2分离纯化卵黄磷脂,并获得了较好的分离效果。项目确定了最佳萃取工艺参数,萃取率高达96%,攻克了无重力双螺旋搅拌技术、微囊包裹技术等复合蛋黄卵磷脂加工关键技术,研制出两种剂型复合蛋黄卵磷脂制品和1种复合低胆固醇蛋黄蛋白粉,并建立了1条中试示范生产线,使蛋黄粉的综合利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
分享到
“功能食品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项目通过验收
发布时间:2006-05-08
|来源: 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作者:admin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大口黑鲈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进程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