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所施行国际导师制 研讨植物蛋白与淀粉加工技术最前沿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主办的“2018年植物蛋白与淀粉加工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昆士兰大学鲍勃·吉尔伯特(Bob Gilbert)院士、新西兰林肯大学查尔斯·布伦南(Charles Brennan)教授等国际导师,以及国内科研院所和高校的40多位代表应邀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农产品加工所小麦质量评价与安全控制团队张波博士主持。
研讨会汇聚了植物蛋白与淀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分享交流了本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围绕食品加工、植物蛋白、淀粉和营养4个专题,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默多克大学、悉尼大学、新西兰林肯大学、加拿大农业部谷物委员会、荷兰食品理化咨询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分别从小麦面筋蛋白的功能,面筋强度的重要性和分析方法,生长环境对小麦籽粒蛋白的影响,富含半胱氨酸的新型小麦储藏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直链淀粉精细结构及其对食品质构的影响,全谷物与人类营养,蘑菇中营养成分在意大利面中的应用等角度深入探讨了植物蛋白与淀粉加工领域的基础和前沿科学问题。
油料加工与品质调控和谷物加工与品质调控创新团队分别向与会专家介绍了中国鲜面条和挂面煮制过程中水分状态与迁移,淀粉结晶结构对熟面贮藏过程中硬度影响,大米磨制方式对米粉品质的影响,酸面团发酵过程中的物质变化,面筋网络结构的形成机理,花生蛋白的综合加工工艺和营养品质等研究进展。国际导师和专家逐一问诊把脉点评,充分肯定了科研人员选题方向和课题进展,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加工所自2014年开始实施国际导师制,将国际知名同行学者作为国际导师,参与学生培养、科研立项、成果培育等各个环节,此次研讨会是加工所实施国际导师制后举办的第二届植物蛋白与淀粉加工国际研讨会,研讨会的持续举办对探索落实研究所国际导师制长效机制,加强国际导师对科研方向的指导,提升团队成员和研究生的科研水平,打造国际一流研究队伍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通讯员 杜坷)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