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植物保护大讲堂”第一期开讲
康乐院士讲述飞蝗基因组和生物学
发布时间:2014-06-20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ぱ芯克?/span>|作者:陈东莉
6月1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ご蠼蔡?rdquo;第一期成功开讲。著名昆虫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康乐研究员作了题为“飞蝗:巨大的基因组和复杂的生物学”的学术报告,并被授予纪念证书。植保所周雪平所长主持报告会。
康乐院士主要介绍了其研究团队近年关于飞蝗的最新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飞蝗全基因组测序及在此基础上对生物学机制的研究成果。该团队首先利用线粒体基因组测序的方法,证明了飞蝗起源于非洲,并早于人类扩散到全球,全球飞蝗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类,解决了之前对于飞蝗分类上的争议和混淆。接下来,他重点介绍了亚洲飞蝗核基因组测序的最新成果。迄今为止,亚洲飞蝗是成功测序的基因组最大的动物物种,它的成功测序提高了科学界对昆虫基因组结构、昆虫进化、飞蝗寄主选择、迁飞等一系列问题的深入认识。对于飞蝗迁飞和两型转变的基因调控机理和分子遗传规律,康乐团队进行了深入研究,证明了飞蝗型变的启动与其嗅觉感受蛋白基因有密切关系,而飞蝗体内的多巴胺含量则控制飞蝗两型转变。报告后,康乐耐心细致地回答在场师生提出的问题,并赢得大家的阵阵掌声。植保所职工、研究生约120余人参加此次报告会。
据悉,“植物保护大讲堂”是植保所以促进植保事业蓬勃发展、围绕“建设一流农业科研院所”的战略目标和进一步提高研究所科研创新能力为宗旨,力邀国内外植保界顶尖科学家介绍最新科研进展和成果,每月开展的学术交流活动。(通讯员 孙爻)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