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获悉,由该所主持完成的“全国烟草有害生物调查研究”获得2015年度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这是该奖项设立以来第一个获得农业类特等奖的项目。
据悉,“全国烟草有害生物调查研究”项目于2010年正式启动,全国35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联合23省产区公司,历时5年多时间,重点加强了对有害生物种类普查与鉴定、种群遗传分化、有害生物检测方法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进展,一是系统调查了全国23个?。ㄇ⑹校┭糖牟?、虫、杂草及天敌种类,发现并鉴定31种中国烟草新纪录病害及3种天敌昆虫新种,为研究病害的发生规律、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了依据。其中,烟草麻孢菌根腐病、壳二孢茎枯病等病害属世界范围内首次报道。二是系统分析了主要有害生物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并对种下阶元进行了鉴定;首次建立角斑病菌鉴别寄主体系,并划分了生理小种;鉴定并明确了黑胫病菌等主要病原种下阶元的变化,为开展烟草抗病育种、合理品种布局以及制定科学的综合治理方案奠定了基础。三是系统构建了13种烟草主要病害的检测技术体系,实现对主要病原的快速、多重、定性或定量检测,为监测预警提供参考。国内首次制定了烟草品种抗虫性评价技术规程,并发布行业标准,填补了烟草品种抗虫性评价方法的空白。四是系统研究了烟草根结线虫定殖真菌的多样性,分离得到4株具有产几丁质酶活性和较高生防潜力的卵寄生真菌新记录种,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烟草根结线虫定殖真菌的种群。五是对烟草青枯病、野火病、靶斑病、黒胫病、曲叶病病原的全基因组或转录组进行了测序和分析,为开展致病机理、培育抗病品种工作奠定了基础。六是构建了适用性强、可操作性好的烟草有害生物管理信息系统,为有害生物监测、管理提供了高效信息平台。
项目实施5年来,获授权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软件著作权3项,制定行业标准2项。累计培训烟技员3.8万多人次,技术咨询指导和培训烟农17万多人次。在全国主要烟叶产区建立病虫害综合治理示范区,累计应用面积达766万亩,累计辐射面积达3240万亩。该项目成果为烟草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技术支撑和相关产品,为开展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奠定坚实基?。慌嘌投土读酥脖6游?,整体提高了烟草有害生物控制水平,保障了我国烟草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确定了主要烟区重大病虫害治理对策并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通讯员 迟立鹏)
分享到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