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29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主办,作物科学研究所承办的“2016年作科所博士后学术论坛——主要作物遗传育种”在京召开。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潘文博,院党组成员、人事局局长魏琦,作科所所长刘春明,党委书记孙好勤等领导参加开幕式并致辞。
论坛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等作科所育种专家和在站博士后,围绕小麦、玉米、水稻、大豆和谷子等主要农作物,分享育种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探讨了粮食安全与供给侧改革、种质改良创新、远缘杂交、科研素质与科研精神等方面的内容,并与参会人员进行了现场交流。
中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小麦遗传育种学家李振声院士,结合育种试验研究的经历与体会,谈到了积累与勤奋,扎实的基础训练作为科研基本素质的重要性。
潘文博从经济供给侧改革、农业供给侧改革和种植业结构调整3个层面,详细介绍了我国农业生产形势和粮食安全政策的状况,为育种工作的方向提供指导。
与会专家分别围绕种质资源、分子育种工作中的机遇与挑战、谷子的起源和遗传多样性、近年国内外小麦遗传改良的进展、抗病育种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八倍体小黑麦和四倍体水稻、大豆生产现状和高产优质品种改良及应用、小麦品质育种中基因功能标记开发及应用情况等作了专题报告。
魏琦指出,博士后是中国农科院科技人才队伍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将搭建更多平台服务于博士后培养,希望博士后同志们珍惜机会,提升能力,加快成长,服务“三农”事业,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写进千万家。
参会人员表示,本次论坛为全青年科技工作者及博士后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同作物育种专家和领导面对面沟通,从报告中充分了解到作物育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开拓思维,受益匪浅。
国内遗传育种领域的知名专家以及院所青年科技人员、博士后和博士共计百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论坛。
分享到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