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牧草航天育种实现突破
[工人日报]首个航天诱变多叶型紫花苜蓿新品种育成
发布时间:2014-08-01
|来源: 《工人日报》2014年08月01日
本报讯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与相关单位联合攻关,立足自主科技创新,利用高科技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培育出“航苜1号紫花苜蓿”牧草新品种,成为我国第一个经航天诱变的多叶型紫花苜蓿。
据介绍,该品种优质、丰产,表现为多叶率高、产草量高和营养含量高,适宜于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河西走廊绿洲区及北方类似地区推广种植,对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该品种育成之前,我国在牧草生产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多叶紫花苜蓿,从国外进口的多叶苜蓿存在多叶率低或基本无多叶性状的缺陷。该品种的选育成功,对提高我国紫花苜蓿的产量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形成苜蓿产业化方面具有品种资源优势,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据介绍,航天诱变育种是以高科技返回式卫星为背景的新兴育种方法,我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了返回式卫星技术的国家。自1987年开始,经过20多年的探索研究,我国至今已培育出一批农作物、蔬菜和花卉新品种广泛应用于生产,在航天育种领域目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我国的牧草航天育种尚处于初始阶段,主要集中于苜蓿品种的选育研究。(黄文)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工人日报]我国科学家破译油菜害虫西北斑芫菁染色体水平基因组2025-04-25
- [新京报]177.65公斤 新品种刷新我国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单产纪录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优势脲酶结构与绿色脲酶抑制剂2025-04-25
- 陆地棉与海岛棉叶片细胞类型的保守与分歧2025-04-25
- 能调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鲲鹏”2025-04-25
- 杨振海走进树人讲堂 为研究生作专题讲座2025-04-25
- 纳米尺度“破译”镉与吸附材料间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标准物质新进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蛋白表达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