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饲料质量安全检测与评价”创新团队开展了畜产品以及饲料中短链和中链氯化石蜡污染特征研究,解析了污染来源,进一步揭示了氯化石蜡在“环境—青贮饲料—奶?!嗜椤鄙刺踔星ㄒ谱媛?,评估了暴露风险,为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动物性食品生产链条中的迁移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相关研究成果相继在线发表在《环境国际(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和《危害物质学报(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
据苏晓鸥研究员介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氯化石蜡生产国和出口国,年产量高达百万吨,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由于短链氯化石蜡具有高毒性、难降解,并能够在食物链中富集放大的特点,于2017年被列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国际上相关研究集中在中、短链氯化石蜡的生态毒性和环境行为等方面,而氯化石蜡如何进入食物链,在食物链中如何迁移转化仍是研究“盲点”。
研究发现,饲料塑料包装材料中存在较高含量的短链和中链氯化石蜡含量,进而发现时间和温度是影响短链和中链氯化石蜡从塑料包装材料向饲料中迁移的关键影响因素;而青贮饲料中短链和中链氯化石蜡污染主要是工业区域环境污染。
以上研究得到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科技部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支持。(通讯员 刘全吉)
相关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0412019334804
(2)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438941931790X